12月6日至7日,由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主办,复旦大学承办的2022年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年度大会暨执行理事会议以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在复旦大学召开。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副校长陈志敏、埃克塞特大学校长丽莎•罗伯茨(Lisa Roberts)、副校长马克•古德温(Mark Goodwin)、副校长加里斯•斯坦斯菲尔德(Gareth Stansfield)、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宏伟、清华大学副校长和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主席杨斌、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沈壮海以及北京大学副校长汪博、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李岩松、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等所有17所联盟成员高校的领导和资深学者等出席。
金力:期待联盟在深化两国人文交流中发挥创新性作用
金力肯定了联盟对中英高等教育和人文交流所作出的贡献,感谢各参会高校和嘉宾对年会的支持。第六届联盟年会与时俱进,以“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世界”为主题,聚焦跨文化研究和交流互鉴。金力指出,为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理解,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学习了解文化差异,学会欣赏不同文化,取长补短,是各国人民相互沟通、相互联系、相互成就的必要条件。联盟的成功合作也证明了跨越国界的思想碰撞具有重大意义。
金力表示,作为联盟创始成员,复旦大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立足中国文化,学习他国文化。学校发起一系列学术活动,资深学者、青年研究人员和优秀学子开展广泛对话,形成并不断扩大的合作网络。他期待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未来在深化两国人文交流中发挥创新性作用。
丽莎·罗伯茨表示,因为疫情,全球高校在过去三年迅速适应线上教学。她说,要创造一个由全世界人共建共享的更可持续、更健康和更公平的未来,开展世界领先的人文教育研究,将起到关键作用。在近期发布的英国研究卓越框架(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排名中,埃克塞特大学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学部下的五大学科位列全英前十。自2017年加入联盟以来,埃克塞特大学已成为联盟在英国的重要协调机构,负责组织开展联盟在英国的一系列重大活动。她期待联盟各方未来在科研创新和教育合作方面继续探索新的可能性。
王宏伟表示,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人文交流对加深不同文明之间的互鉴、理解与信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有责任推动跨文化人文交流研究,进一步促进全球参与的研究,提供高质量教育,培养具有全面视野、直面时代议题的未来领袖。上个世纪,清华大学曾迎来一批倡导“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教育理念的文人巨匠在校执教;今天,清华大学继续创新教育理念,实行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致力于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贡献。清华大学将与其他联盟成员一道,在联盟框架下继续大力支持开展学术及跨文化交流活动。
杨斌说,当今世界充满挑战,不确定性加深,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理解变得越来越重要。他指出,人文教育鼓励年轻人拥抱不同观点和文化,在跨文化研究和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所以各国高校和研究机构应该携手推动人文教育发展。时至今日,联盟已发展成为中英人文、学术和教育交流的重要平台,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支持。通过进一步完善交流机制,联盟的可持续发展迈上新台阶。他强调,人文教育在减少误解、消除歧视、构建命运共同体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他期待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在未来产生更大影响力,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
汇聚人文智慧,为跨文化学术交流“搭台”
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旨在促进中英双方学术交流和学生间的沟通与对话。2022年大会主题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世界”。4位主旨演讲嘉宾围绕年会主题,进行学术报告。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图书馆馆长、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陈引驰探讨了对中西方两种文化关系的不同理解模式,指出中西两种文化代表的是不同类型的现代性,不同的现代性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互鉴。随后,哈佛大学英语文学与比较文学拜伦与阿妮塔-维恩讲席教授Martin Puchner做《文化:我们的故事》演讲。清华大学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院长、外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清华学堂世文班首席教授颜海平就中国在世界上的互译问题进行阐释,埃克塞特大学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学部助理副校长,法语和比较文学教授Adam Watt介绍了埃克塞特面向未来的人文建设。演讲在线上线下引起热烈讨论。
开幕式结束后,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执行理事会召开年度会议,就联盟的未来发展展开热烈讨论,会议由执理会主任、联盟秘书长颜海平与复旦年会副主席卢丽安协同主持。颜海平代表秘书处对联盟成立以来开展的活动进行了点评总结,对各成员单位的支持给予感谢。杨斌主席指出,经过六年的发展,未来联盟将从包容性、实质性和规范性三个方面加强发展。会上讨论了盟校扩容、学术委员会成员增加、学术出版计划等议题,并正式宣布由武汉大学承办2023年会议。
本次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联盟年度会议围绕主题设置4个分主题:后疫情世界中的大学角色、跨越疆界的观念、传统与当代世界、人文教育的未来。围绕4个分主题,本次年度大会在12月7日组织展开7组分会场学术研讨。大会还得到协办单位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和上海市世界史学会的大力支持。
信息来源:融媒体中心、国际合作与交流处